江南体育官网大名草编非遗工坊入选全国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5-04-28 14:59:38点击: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我省大名草编非遗工坊、武强汇名轩年画非遗工坊成功入选。
大名县拥有“草编之乡”的美誉,手工草编历史悠久。2008年6月,大名草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在大名草编传承人王群英带领下,设立了大名草编非遗工坊。
“大名草编非遗工坊是一个符合乡村实际、没有围墙的工坊,致力于为乡村地区群众提供更多就近和居家就业的机会。”王群英说。
大名草编非遗工坊依托群英草编艺术品有限公司,整合县域内现有的8个大名草编传承基地,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点面结合、以作代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向乡村地区群众传授草编技艺。同时,按照“传承人+非遗工坊+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支持开展家庭分散型生产。
王群英介绍,工坊向农户提供草编技术培训和原材料,将订单分发到农户家进行制作生产,并对生产的草编产品以质论价、按量回收。该生产运营模式不仅强化了非遗技艺传承,还为当地乡村群众提供了一条增收渠道。大名草编非遗工坊自成立以来,已带动200余名农民实现就业,助力人均年收入达到近万元。
走进大名县草编展示馆,草编京剧脸谱、草编成语典故、草编装饰盒、草编十二生肖等精美的草编艺术品琳琅满目,这些都是大名草编非遗工坊推动草编产品创新和品牌培育的成果。该工坊结合大名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出十余个独具魅力的草编艺术系列文创产品,推出草编制作体验项目,吸引大量游客慕名前来,进一步提升了大名草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通过参与国内外知名展会、非遗博览会等活动,挖掘提炼草编文化的核心价值,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名草编品牌形象江南体育官网。
在大名草编非遗工坊的带动下,目前全县已有100余个家庭草编作坊、20余个草编微工厂,辐射带动1万余名乡村地区群众从事草编制作,形成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到销售的完整草编产业链。
“未来要持续提升大名草编非遗工坊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在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创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让美轮美奂的大名草编不断焕发新风采。”王群英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